澎湖最早的風力發電設備是在後寮村,接著在七美村東邊山地上也設置了風力發電設施兩座,但都因為設計瑕疵而無法運轉,紛紛拆卸,一直到採取德國製造的風車設備,風車可以克服風向不同調整面朝的方位(澎湖冬季吹東北季風、夏季則是西南風為主),及車葉轉輪設計改良成輕質材料後,風車發地的歷史才正式在中屯誕生,也將中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帶向了觀光舞台。
景點設施:
- 北環旅遊下車和那巨大的風車身影拍照是典型的玩法,然而有幾個點其實遠眺風車有很有味道,這些點包括:沙港、青螺沙灘、講美後山海邊等。如果你有機會到這些地方,不妨搜尋一下中屯風車的位置。
- 中屯8座風車於2005年安裝了夜間照明設備,晚上會有從風車底座向上輻射的雪白光束,漆黑夜色中把或急或緩轉動的風車葉片對比地更加潔白雪淨。但是澎湖有句俗諺:有一好沒兩好。中屯風車夜間照明的裝置藝術雖則點綴了中屯漆黑的夜空,然而卻也讓鄰近的星光變得黯淡了,對於喜歡自然原始的人來說是一種失去吧。
- 中屯風車安裝有一儀表,可以顯示當下每秒的風速跟發電量,看著數字跳動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希望風再大一點。
- 如果要體驗何謂站在風下膽戰心驚,那就要冬天過來中屯風車,頭頂的葉片發出巨大的轉動聲響,站在風車下真是恐懼莫名,深怕葉片一掉落就當場orz
-
- 中屯社區的信仰中心永安宮,有著全台灣絕無僅有的的雙金爐,一般寺廟都只有安一個燒金紙的金爐,中屯永安宮卻在左右各安一個金爐,根據老一輩的說法是指永安宮奉祀的王爺掌管天上兵馬數百萬,平常香客燒金紙給這些兵馬時,怕兵將會爭搶,所以就多設了一個金爐來疏導人潮!喔!是神潮!
- 永安橋附近有間靈應廟算是陰廟,清咸豐年間,有唐山貿易船隻遇到風浪,船隻遇襲破損漂流至中屯海域擱淺,中屯村民鄭用在船中發現12人,其中11人已死,另1人尚有一絲氣息,託鄭用代為處理善後,說完就死了。村民虔誠地為這12個異鄉客辦理後事。說也奇怪後來這些神靈卻不斷地顯佑,凡是旱疾之求取皆能解厄。村民們為感念其恩,便興建靈應廟奉祀。
![]() |
從海面上拍攝的中屯風車夕陽餘暉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